楊  禹
  “讓居民望得見山,看得見水,記得住鄉愁”,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這句話,在很多人眼裡,不僅文風生動,而且“相當浪漫”。談洗碗機城鎮化,確實需要點兒情懷。不過,這“鄉愁”里艱難的利益調整,一點兒都不浪漫。
  中國的城鎮化其實是個不斷吃虧的過程。不吃夠了虧,有些轉折就無法發生。過去十幾年,中央一直在提“大中小城市均衡發展”,但在現實中東森房屋,我們卻走出了一條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優先發展、重點發展之路。為什麼?首先是因為,我們曾把“城市文明”跟“大城市文明”畫了等號,覺得只有進了大城市,才算投進了“城市文明的懷抱”。
  今天看來,這種認識何其膚淺。但沒辦法,有些事情就是不撞南牆很難回頭。中國的一線大城市在這十幾年裡普遍經歷了規模快速擴張、人口快速聚集的過程。這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。然而,這種拼命發展大城市的進程還未及盡興,我們就挨了兜頭一棒——奔跑在最前面的大城市,尤其是usb幾個特大城市,迅速罹患了堵車、污染、房價居高不下等經典城市病癥。
  吃虧是最好的教科書。這時我們才發現,原來,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里,也可以享受到挺不錯的城市文明。而染上城市病的大城市們,正紛紛接近自己的資膠原蛋白源承載力極限。兩相比照,我們才逐漸能聽進“大中小城市均衡發展”這句話了。
  城鎮化也是一個資源配置的過程。三中全會《決定》里提出,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。這句話能否實現,對中國的城鎮化太重要了。因為過去十幾年裡,在配置城鎮化相關資源時,起決定作用的,往往不是市場,而是市長。中國的城市都有行政級別,城市越大,行政級別越高。在資源配置的決定權仍偏重於行政調動力的背景下,誰的“官兒大”,誰調動來的資源就多。有限汽車借款的城鎮化優質資源,必然向特大城市、大城市集中。
  城鎮化還是一個自然人不斷“用腳投票”的過程。中央有部署,國家有規劃,機制在變革,但最終,自然人做何選擇至關重要。因為,如果我是個農民工,或者大學畢業生、想跳槽的城市白領,“北上廣”再擁擠,我就是要去找份工作,你有什麼辦法能攔得住我嗎?
  所以,中國的新型城鎮化進程,最終將由幾億自然人用他們每一個人的個體選擇,疊加在一起來決定。影響個體選擇的因素,就此成為關鍵。北京最近宣佈要對地鐵實行高峰期差別化票價,引起很大爭議。漲價了就能把人群引出地鐵嗎?其實,北京急迫地改變“兩塊錢隨便坐”的地鐵票價,本質訴求並不是藉此調節地鐵客流量,而是改變用大量財政補貼壓低公共品價格的老習慣。
  這麼改,也不只是因為財政不堪重負。我國的一線大城市,普遍在改善民生上做得最好。致力於改善民生是對的,但一個城市的發展,不是只有改善民生一件事。當大量財政支出以“暗補”的方式發揮作用,而且隨著公共服務均等化理念的推進,這個城市的一種特殊吸引力——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,就被塑造出來了。這種格局下,怎麼讓更多的人今後拒絕大城市“機會多、生活成本低”的誘惑,而轉去中小城市和小城鎮?
  新型城鎮化的新要求,就是一個大城市的公共政策,必須兼顧改善民生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,既要考慮市民的個體承受力,也要考慮城市的綜合承載力,不能只“一根筋”地讓公共品價格“越低越好”。今後,不是說不重視改善民生了,而是財政支出要減少“暗補”,拿更多的錢來致力於提升公共服務能力,但同時,也要讓城市居民適當“多掏點錢”,而不是坐享越來越個人低成本的“福利化公共服務”。
  以上這一切——吃虧,權力從市長回歸市場,多掏點錢……每一個動作,都談不上浪漫。但都必須做。否則,城市裡的“山、水和鄉愁”,都回不來。▲(作者是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研究員、央視特約評論員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g52ngmwg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